跳到主要內容區

海大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打造發電避震器 獲創博會雙獎肯定

海大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帶領學生打造發電避震器

海大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打造發電避震器 獲創博會雙獎肯定

    (本校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張文桐副教授與其指導之專題生共同申請的發明專利「發電避震器」致力於將避震器減震時所產生的部份動能動轉成電能以求提升電動車的路程續航力,受到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評審肯定,獲得「鴻海特別獎」及「銅牌獎」,尤其「鴻海特別獎」在516件參賽作品中僅有5件作品獲獎,展現研發實力及產學應用價值。

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於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頒鴻海特別獎

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於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獲頒鴻海特別獎

   張文桐副教授表示,為追求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電動車已成為一種新趨勢,而主要的設計問題之一為路程續航力的提升。發電避震器結合傳統的車用避震器、機械產業常用的高導程滾珠螺桿與低成本的直流發電機模組將車輛行進時的震動動能透過避震器的伸縮使滾珠螺桿產生逆傳動,進而帶動發電機模組發電,若將產生的電能回充至電動車電池,可望提升電動車的續航力。

發電避震器設計及實機模組

發電避震器設計及實機模組

    本技術主要由避震器模組與發電機模組所組成,避震器模組利用高導程滾珠螺桿可產生逆傳動的特性,使避震器的上下線性運動轉化為螺桿的旋轉運動以傳遞至發電機模組,並透過增速齒輪組來提升發電機的轉速及其發電效率。以實體模型進行初步測試的結果顯示,若以20公斤力至25公斤的人力推壓避震器模組使之產生約0.1 m/s~0.13 m/s的運動速度,然後透過電表量測其發電機所產生的電壓與電流,則最大瞬間功率至少能達到3 W以上。若是以實際車體的重量來推壓避震器,所產生的功率應可高出此測試結果至少數倍以上。

目前發電避震器已完成具體化雛型之開發工作

目前發電避震器已完成具體化雛型之開發工作

    發電避震器為2019年通過之中華明國發明專利(I655376),由發明人張文桐副教授帶領當時就讀於機械系大學部的傅子豪及曾柏元共同創作,目前張副教授與新一代研究團隊劉承揚、鄭平浩、黃昱鈞及謝孟佑等研究生已完成發電避震器具體化雛型之開發工作,並驗證其可行性,期與國內電動車研發單位洽談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等相關事宜,使本作品得以實際地應用於電動車,亦積極尋求國內汽車零組件製造廠商合作商品化以降低硬體成本。

感謝各家媒體的報導,更多新聞請見:中國時報|海大打造發電避震器 獲創博會雙獎肯定台灣時報|海大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打造發電避震器 獲創博會雙獎肯定中華日報|海大張文桐發電避震器 雙獎肯定台灣時報|海大機械系張文桐副教授帶領學生團隊打造發電避震器 獲創博會雙獎肯定

維護單位: 媒體公關暨出版中心
更新日期: 2022-11-02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