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勇奪創新技術博覽會三金一銀一銅 研發實力再獲肯定
(本校訊)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aiwan Innotech Expo)10月16日至18日於臺北世貿一館盛大登場,匯聚全國頂尖研發成果與產學創新能量。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今年以六項專利技術參展,涵蓋海洋生技、食品安全、智慧養殖與環境監測等領域,最終榮獲三金、一銀、一銅的優異成績,再度展現堅實的研發實力與跨域創新能量。
今年海大參展團隊表現亮眼,成果橫跨基礎科研至智慧應用,展現「研發即應用」的實踐精神。各團隊不僅在技術創新上屢創佳績,更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技術移轉,體現學研成果轉化為產業競爭力的具體成果。
黃志清教授團隊以「多醣碳奈米膠及包含其之抗凝血劑與抗氧化劑」榮獲銀牌獎(圖為黃教授團隊成員) |
蔡敏郎教授團隊以「幾丁質水溶液及其得到方法」榮獲銅牌獎 |
生科系黃志清教授團隊以「多醣碳奈米膠及包含其之抗凝血劑與抗氧化劑」榮獲銀牌獎。該研究結合天然多醣與碳奈米材料,開發兼具抗氧化、抗凝血及生物相容性的奈米膠體,具應用於藥物載體與生醫敷料的潛力,展現海洋生物素材於醫療領域的創新應用。
食科系蔡敏郎教授團隊則以「幾丁質水溶液及其得到方法」榮獲銅牌獎。該技術突破幾丁質難以溶解的瓶頸,利用特定溶劑系統成功製備出高透明度、穩定性佳的幾丁質水溶液,可應用於食品包裝、環保塗層與生醫材料,展現永續綠色科技的實踐精神。
張欽圳教授團隊以「人工智慧養殖魚群食慾判斷方法與系統」奪得金牌獎(圖為團隊鄭錫齊教授) |
顧皓翔教授團隊以「粉末摻偽辨識模型建立方法」奪得金牌獎 |
榮獲金牌獎的資工系張欽圳教授團隊,研發出「人工智慧養殖魚群食慾判斷方法與系統」運用多鏡頭影像融合與AI分析技術,能即時判斷魚群食慾狀態與分佈行為,提供養殖業者科學化投餵決策依據,達到降低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與生產效率之效,是智慧水產養殖的重要里程碑。
此外,食安所顧皓翔教授團隊以「粉末摻偽辨識模型建立方法」再奪金牌獎。此技術透過人工智慧與影像辨識,能快速判別粉末食品(如肉桂粉)是否摻入低價替代原料,無需化學試劑即可完成檢測,提供食品安全監測與市場驗證的創新解決方案。
徐德華教授團隊以「磁吸式水體生物特徵樣本採集方法及其系統」奪得金牌獎 |
海大持續在國際創新舞台上發光發熱 |
養殖系徐德華教授團隊的「磁吸式水體生物特徵樣本採集方法及其系統」同樣榮獲金牌獎。該系統以磁吸技術結合eDNA採樣流程,可快速從水體中萃取浮游生物及DNA樣本,提升環境監測效率與生物多樣性調查精度,已具備應用於魚市場、養殖場與環境評估的高度潛力。
自2013年至今,海大於歷屆發明展榮獲5面鉑金獎、16面金牌、12面銀牌與14面銅牌的卓越成績,持續在國際創新舞台上發光發熱。適逢建校72週年,海大以實際成果回應社會期待,展現「從海出發、以創新領航」的科研精神與教育使命。
本次參展由產學營運總中心統籌規劃
本次參展由產學營運總中心統籌規劃,期盼藉由創新成果的展示,進一步推動校內技術能量與產業鏈接軌,打造「學研創新、海洋領航」的新典範。
訊息來源:產學營運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