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洋出發 海大與中研院啟動跨域淨零合作
(本校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中央研究院於7月24日簽署「淨零減碳科學研究應用合作備忘錄」(MOU),雙方將聚焦於海洋、能源、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等關鍵領域,攜手推動涵蓋藍碳、海洋能、工程建設與政策制度等面向的跨域研究,結合科研量能與場域應用,為邁向2050淨零排放與強化我國海洋治理奠定堅實根基。
本次合作由海大海洋中心、海洋工程科技中心、海洋生物研究所及地球科學研究所,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地球科學研究所、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及關鍵議題研究中心共同參與。結合中研院於地球系統、能源科技、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基礎研究實力,與海洋大學在海洋科學與工程應用的深厚經驗,推動涵蓋環境變遷、水文循環與永續資源管理等多項跨領域合作計畫,深化策略夥伴關係,促使創新技術由實驗室走向實地應用。
![]() |
![]() |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期盼透過雙方專長,為我國未來能源轉型提供更多元的解方。 | 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呼應廖院長,強調要在海洋領域的高端研究積極推動國際化。 |
雙方將在既有合作基礎下,透過互補優勢,共同催生更多具落地潛力的科研成果。例如,中研院目前海洋碳匯的藍碳計畫的藻類育種與近海養殖試驗,即是過去與海大合作的成果,探索以海洋碳匯支撐我國淨零路徑的技術可行性;而在海洋再生能源方面,雙方也積極分別投入洋流能與波浪能,共同推展臺灣能源轉型的可能方向。
中研院廖俊智院長指出中研院在海洋能源開發及藍碳研究等方面已有諸多合作,如藻類育種與近海養殖試驗,雙方在海洋能源方面也各有所長,期盼透過這次MOU的簽署結合雙方專長,為我國未來能源轉型提供更多元的解方。
海洋大學許泰文校長則表示,此次MOU簽署對海大未來在氣候變遷、淨碳、海洋能源、海洋人才培育等相關研究的重要性,並指出台灣目前面臨「人才人力的短缺」,特別是在「長遠的方面」,例如離岸風電產業亟需人才培育,中研院的協助在培養所需人才方面至關重要。最後呼應廖院長,強調要在海洋領域的高端研究積極推動國際化。
![]() |
![]() |
中研院與海大將整合雙方優勢,共同催生更多具落地潛力的科研成果。 | 中研院與海大雙方簽署代表合影。 |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危機,海洋被視為能源、生態、永續及碳匯的關鍵角色。中研院與海大整合雙方優勢,從科研與高等教育體系出發,匯聚臺灣淨零科研與教育能量,共同強化海洋治理,為全球面對海洋與氣候雙重挑戰貢獻臺灣的科學解方。
儀式後許校長與海洋中心張睿昇助理研究員帶領廖院長及其團隊至本校藻類資源實驗室參觀,展現本校在藍碳領域研究的成果,並為本次儀式畫上圓滿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