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海大「藍海講座」劉立方榮譽講座教授勉勵海大學子 保持好奇心堅持理念才能達到目標

劉立方榮譽講座教授勉勵海大學子保持好奇心堅持理念才能達到目標

海大「藍海講座」劉立方榮譽講座教授勉勵海大學子 保持好奇心堅持理念才能達到目標

    (本校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12月13日上午舉辦「藍海講座」,邀請新加坡國立大學特聘教授劉立方專題演講「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sunami-like bores and resulting inundation」,分享其在海嘯預警的研究,同日也頒發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聘書予劉立方院士。國際知名海嘯專家吸引超過300位師生聆聽,校內許多師長也特地到場共襄盛舉。劉立方教授勉勵海大學子,一個人的成功除了有一分才能,還要有九分的努力,更要自己抓住機會,尤其作研究並非直線,而是彎彎曲曲的路,不要太快放棄,要堅持下去!

許泰文校長頒發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聘書予劉立方院士

許泰文校長頒發海洋大學榮譽講座教授聘書予劉立方院士

    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校長的劉立方院士專長為海岸與海洋工程學,其有關海水波動理論、海嘯動力學及波浪與結構相互作用等研究,對於海嘯災害預警、海洋工程貢獻重大,於2016年當選中央研究院第31屆工程組院士、2017年榮獲美國康乃爾大學1912級榮譽講座教授。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很榮幸聘任劉立方院士為榮譽講座教授,本校將與其他學校成立海洋科學國家觀測網,把相關的水文數據包含大氣、地質、波潮流,建立數據之後再與模式結合、建立資料庫,不用借助國外就可以預測海嘯及其他海洋災害,讓國家重要的海事海洋建設、離岸風電在地化、國產化。

海大將成立海洋科學國家觀測網,把相關的水文數據與模式結合、建立資料庫

海大將成立海洋科學國家觀測網,把相關的水文數據與模式結合、建立資料庫

    劉院士於演講中提到,大海嘯一般為10公里到100公里的長波,大洋的平均深度為5公里、臺灣周邊約3公里,所以海嘯是一個淺水波,在水深處時波高僅有一公尺,但整體水量很大,波高到了近岸就會變成很高,且傳播的速度相當快。地震、海嘯是天然災害無法防止,但可以建立預警系統減少損害,且在容易遭受海嘯的地方,預先建造防災工程或是提早設定撤離計畫,就可以防止嚴重的災害發生。

劉院士說地震、海嘯是天然災害無法防止,但可以建立預警系統減少損害

劉院士說地震、海嘯是天然災害無法防止,但可以建立預警系統減少損害

    海嘯造成的災害不僅是淹水,流場中流速分布不同影響的程度也不相同,劉院士說,預測的工作一般來講非常困難,除了基本的研究之外,還要建立數學模式模擬不同的狀況,各種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優點,能夠搭配起來最好,最終目標是如何減少災害。許泰文校長在講座結束後也特別稱讚劉立方院士在海洋科學的研究始終如一,對同學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標竿,並勉勵現場學子,不論是從事哪個行業、遇到甚麼挫折,堅持理念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河工系同學詢問劉院士對於離岸風電的看法

河工系同學詢問劉院士對於離岸風電的看法

    講座結束後的交流時間,河工系同學詢問劉院士對於離岸風電的看法,劉院士回應道,綠能會持續地發展,離岸風電是一個新技術,對於本國人還是一個很空曠的領域,就像他剛畢業時十大建設剛開始,是一個機會,需要認真的投入,且離岸風電不只是建造還有後續的維護。劉院士也鼓勵大學生提早進入研究室,可以真正了解自己是否合適,啟發自己的想法,培養良好的習慣及好奇心,對日後的研究工作有極大助益。

全體大合照

訊息來源:共教中心

維護單位: 媒體公關暨出版中心
更新日期: 2021-12-13
瀏覽數: